Saturday, December 7, 2013

蛇,不在外头,就在心中-- 观看优剧场的《金刚心》

        这是我在这博客的第一个以中文书写的篇章吧!我是优剧场的戏迷。但,这不代表我盲目地热爱他们的每一出戏。六年前,我就曾经对优剧场的走向感到失望, 在《禅武不二》剧评中提问-优人的本来面目在哪里?(文尾附上《禅武不二》剧评)

        2003, 在新加坡的一个很小间的影片光碟专卖店发现了《金刚心》,便马上把它买下。 单单观看光碟, 就有无名的感动。一知道优剧场将到新加坡演出《金刚心》,心里急切的期待。但,因为对《禅武不二》有点失望, 心想--这次别期望太高, 以免失望极大。去了一趟观看演出,它不止唤醒我似乎已疲累的身心,也再次肯定了我要为艺术工作继续耕耘的决心。

     台上的设计看上去象是我们的高楼组屋。鼓声响起, 把我们带进了隐藏在急步都市生活的一颗宁静之心。但,这宁静的心不是死板板的。 就是在心静了下来观看世界时, 世界的每一花每一草才变得更加的有趣。所以, 优人击的鼓是充满变化的,就如人生无常。其中一面舞台看上去象一面旧式老钟,似乎在代表着时光的流逝和世间轮回。

 
        
    戏开场的汹涌鼓声就已十分的震撼。当中的木鱼声有画龙点睛的作用,一开场就把观众带到一个很高的意境。接下来的篇章, 都持续着可动可静,静中带动,动中带静的击鼓、颂唱和舞动。 武术、诵经、舞蹈都融入于优人的击鼓表演。与其说是优人在打鼓,我却感受到鼓是自然地从优人的一举一动中体现出来的。鼓声是由优人身体的运作和武(舞)术而发出。戏的最高境界在于-- 优人不在“打”鼓;鼓声由身而出。
     渐渐的,戏把观众带进一种梦境的感觉。台上的舞蹈带着太极的张力,使出绵绵不绝的力量。优人们的身体动作就象是当我们做梦时,想跑却跑不快的那种有弹性的移动方式,把我带进了梦境。这刻让我想起了弘一法师的《世梦》:

却来观世间,犹如梦中事。人生自少而壮,自壮而老,自老而死。俄入胞胎,俄出胞胎,又入又出无穷已。生不知来,死不知去,蒙蒙然,冥冥然,千生万劫不自 知,非真梦欤?枕上片时春梦中,行尽江南数千里。今贪名利,梯出航海,岂必枕上尔!庄生梦蝴蝶,孔子梦周公,梦时固是梦,醒时何非梦?旷大劫来,一时一刻 皆梦中。破尽无明,大觉能仁。如是乃为梦醒汉,如是乃名无上尊
    
      戏的高潮是“拔草寻蛇篇”。这是一段非常美丽和富有意义的一篇。 十个鼓手在台的右边,七个敲击乐手在左台,加上台中三位男表演者,当中以黄志群为寻蛇人。所有二十人在台上的节奏配合得天衣无缝,但同时,每个人却有着自己流程的变化。 有规律却形成机械式的表演不难遇到。优人却做得到有规律却又变化无穷的演出,令人赞叹!黄持着棍子寻蛇,这棍看上去由他内在力量而舞动。 这棍,已成为表演者身体的延伸。黄向四周寻蛇,但最后发现--蛇,就在心中!对我而言,这蛇代表了佛教里的三毒--贪、嗔、痴。这三毒都不在体外,而是在我们的内心!

     戏的末尾, 台上只留着一优人在旋转着。 也许,在人生旅途的最后一个阶段,路-- 还是得一个人走的。。。

     话说回来,《金刚心》虽取材于藏传佛教,它的艺术境界远超宗教意识。非佛教徒可别因为这出戏的浓厚宗教色彩而错过了它。整出戏编得很有诗意,很有味也很富有生命力。给我带来最大的震撼是它的各个突然群体停顿的时刻。 静止,其实也是一个音符。美中不足的是-- 每个静止的时刻都让观众的掌声盖过。但,这也不能怪观众的“自然”反应。优人的舞、武、唱、鼓,是太完美了。

    我又在一次见证了优人的“本来面目”。感恩。 谢谢。

         如果想看《金刚心》,今晚 (十二月七日)将是最后一晚了:http://thestar.sg/events/event/45-u-theatre-meeting-with-bodhisattva

剧评指数:9.5/10



六年前给于《禅武不二》的剧评 (取自《联合早报》,20073 10日):